信息索引号 | 012236934/2015-00238 | 分类 | 其他 | 公开日期 | 2015-04-09 |
发布机构 | 小店区政府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2015年3月26日在太原市小店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杨继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挑战相互交织,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就。
一、毫不动摇紧抓第一要务,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排名首次跃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6%、8.0%,总量和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以园区建设引领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强农惠农资金投入,带动农业提效增产、农民创业增收。扶持青玉等14家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和20个重点推进园区建设,青玉油脂等“513”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完成40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高效农业发展。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7.4万余亩,总产稳定在2.7亿公斤以上,占到全市总产量的近1/5。粮食产量6.8万吨。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融资模式,财政增资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通过“助保贷”平台,为企业发放贷款1.82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培育太原聚海龙电力电器等6户“小巨人”企业。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山西国宗科技等16户民营企业获得山西省第一批“专精特新”称号。
培育引导新消费、新业态,三产发展水平加快提升。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为170余家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初步形成了涉及社区服务、农产品配送、旅游推广、移动互联网综合应用多个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推进城市商贸中心、特色商业街和“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商业百货、电子数码、餐饮服务、汽车销售维修等6个街区特色更加凸显。
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落实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定期通报、领导包扶等项目推进制度,提升服务效能,统筹推进60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年完成项目征地2672亩,落实征地补偿款6.48亿元。太原南站等5个项目建成达效,华宇商业中心等34个项目推进顺利。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多项指标名列全市前列。
二、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社会创业兴业迸发新活力
坚持将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驱动,以改革开放红利惠及社会各个层面。
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编制全区39项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开展“营改增”试点改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开展土地确权登记试点。改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服务好山西科技创新城、太原综合保税区、经济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建设,做好征地拆迁和社会服务工作,实现借力发展,搭车快跑。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下放审批项目60项、服务项目17项;清理区级审批项目16项,187项审批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区、街(乡镇)、社区(农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成投运,办理时限较上年度平均缩短25%。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和企业登记先照后证制,试行商务秘书企业服务模式,全区新增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129户。
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参加厦洽会、能博会、晋商大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出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办法》,累计备案洽谈项目32个,促进投资落地,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引进外来资金任务,名列全市十县(市、区)第一。
三、不遗余力改善人居环境,城乡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
坚持把让人民更好享受发展成果作为工作目标,建管并重,大力改善城乡面貌和区域环境。
承担20余项市政道桥征地拆迁任务,完成征地1770亩,拆迁58.2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自主实施富康街东延、汾东北路西一巷等11条、8.4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投资3597万元,实施农村电网和灌溉机井供电设施升级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建养改造39.1公里。实施太榆、北张退水渠清淤疏浚36.1公里,完成农村末级渠道防渗改造38.6公里,受益农田8755亩。
加强充实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制定出台“1+12”系列制度文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城中村改造。北营、许东、龙保、小吴、北畔先后与万科等企业签订改造合作框架协议。北营整村拆除28.2万平方米,拆除90%。许东基本完成整村拆除,安置房开始建设。新庄安置房建设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抓好城中村改制工作,23个城中村完成撤村建居,26个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立公司。
实施益丰西街等10个老旧片区改造,让百姓从身边变化感受小店发展。实施城乡精细化管理,7580个门店实现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全覆盖,打造乡村清洁省级示范村40个,城乡清洁年度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打击违法建设、违法占地,维护城乡规划建设秩序。
全面完成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各项任务,集中供热替代分散燃煤采暖锅炉233台,占到全市工作量的一半以上。11个城边村5557户农户实现“炊事气化、供热气化”,超额完成“气化小店城边村”任务。建成区常年运行燃煤锅炉和城中村小洗浴常年运行燃煤设施完成清洁能源改造76台。关停搬迁5家商品混凝土搅拌企业。13万亩农田全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全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177天,较上年增加33天,PM10、PM2.5、SO2分别下降4.6%、6.4%、12.1%。
突出抓好东山“五龙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新增高标准绿化2000余亩。继续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完成县乡路、通村路绿化及通道绿化补植77.2公里,栽植苗木6万余株。升级改造10个绿地游园,启动嘉节、李家庄等5个小游园建设。
四、全心全意增进百姓福祉,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
坚持“普惠、托底”,加码民生投入,财政总支出80%用于改善民生,居全省首位。
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保障金1021.4万元,救助金725.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2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9%以内。实施医保提标工程,新农合区级配套人均达70元,居全省前列。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每人每月由110元提高到120元。最低工资标准由1290元增长至145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资220元。免费发放暖心煤38646吨。提高区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并向低职务职级人员倾斜。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577套,基本建成296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