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2236934/2015-00237 | 分类 | 其他 | 公开日期 | 2015-04-09 |
发布机构 | 小店区政府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4月2日在太原市小店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杨继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2年的工作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多措并举惠民生,真抓实干促和谐,建设一流省会城市一流城区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1.0亿元,增长8.3%,总量从十县(市、区)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四项经济指标总量排全市十县(市、区)第一位,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4.3亿元,总量占全市近1/3,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2亿元,总量占全市1/5以上,增长35.0%;财政总收入完成35.3亿元,增长16.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2亿元,增长22.6%。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18.7%,总量从十县(市、区)第九位上升到第八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665元,增长13.7%,总量排十县(市、区)第二,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年来,我区共荣获国家级荣誉31项、省级荣誉118项、市级荣誉314项,在“2012年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名列第74位,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市辖区。
(一)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动力,努力保持经济增长势头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谋划储备项目50余项,实施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绿化等各类重点项目66项。茂业天地、平阳景苑、嘉节热电联产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重点工程签约完成额全市第一,省、市重点工程完成额全市第三。
全力服务“六区”发展。服务好经济区扩区、高新区扩区、综合保税区、南站片区、汾东商务区、龙城片区建设。完成保税区征地1400亩,迁坟700余座;完成铁路南站项目全部征地,迁坟800余座,拆迁16.5万平米;完成铁路三项工程引入太原枢纽全部征地、迁坟任务,拆迁42.9万平米;完成汾东商务区4条道路全部征地任务,拆迁8.1万平米;完成联盛城市综合体、云计算、罗克佳华3个项目全部征地任务;完成龙城片区征地1390亩。
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利用市外、境外资金108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博会、首届世界晋商大会、第四届能博会,共签约物联网产业园区等项目13个,总投资446亿元,为市下达任务的两倍多,签约数量和投资总额创历年新高,资金到位名列全省第八、全市第一。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一、二、三次产业占比为3:25.9:71.1。现代都市农业势头强劲。新增无公害设施蔬菜652亩。“513”工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5.6亿元。青玉食品加工园、华辰葡果休闲农业园列入全市现代农业十大主题产业园。无公害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更具规模。新兴工业提质增效。积极引进昆烟太原卷烟厂、汇镪磁材等大型项目,推动山西煤机、山西电机厂搬迁改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8户增至46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531亿元。阳光地带五星级酒店、华宇商业中心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增长极。
(三)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提升市域城镇化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投资1100万元,改造晨光西街、永康北路、都乐街等小街巷,方便了群众出行。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674套,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启动实施新庄等3个城中村整村拆迁。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前后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回头看”活动,建设水平居全省前列。
持续加强城乡管理。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单元达标率91.8%。财政投资35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集中改造了文华苑等9个老旧片区。城乡清洁工程达标考核、数字城管绩效考核、市容环卫绩效考核均为全市第一。依法查处违法用地1417亩,制止违建39起,拆除违建28处,“双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东山五龙城郊森林公园建设顺利推进,投入近2亿元,基本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一期绿化4300亩。全区完成四旁植树106万株,造林6400亩,被评为全省两区增绿工程先进单位。深入推进改善省城环境质量行动:完成14个城中村集中供热及燃煤锅炉改造,拔掉黑烟囱8682根,承担完成了全市改造任务的近60%;134台分散采暖燃煤锅炉实施集中供热、燃气供热替代;42台常年运行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替代;供暖扩网近700万平米;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5740吨,烟尘排放量减少1.36万吨,耗煤量减少44万吨。在全省首家全城镇使用LED路灯,万元GDP能耗下降4.4%。全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努力推动民生事业发展
民生改善取得实效。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98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9%。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标准从360元提高到430元。企业职工4项保险指标居全市首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全市第一。加大新农保补贴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农村养老累计参保77083人。全区“五保”老人实现统一供养。为1565名困难职工建立互联网电子档案,87名大病职工得到保险理赔。推行救灾资金“一卡通”发放新模式,3460户受灾群众得到救助。开展高龄老人、散居孤儿和困难职工帮扶行动,526名高龄老人享受财政补贴。解决1400多名农民工1900余万元工资拖欠问题。在208国道安装交通设施,事故率大幅下降。在完成为全区人民办的十件实事的基础上,投资6000余万元开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活动,建设平价菜店、免除婚姻登记费等82项承诺全部兑现。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31.5%,总量排十县(市、区)之首。新建38中、八一小学,完成32中等4所学校配套建设;实施中小学标准化装备二期配备;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每生增加200元,全市最高。安排科技项目专项经费2706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1.5%。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科技项目对接、成果引进、人才培育等工作。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5%以上,专利申请量达1700件,科技工作在十县(市、区)中唯一连续五年全市优秀。打造了20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形成六大特色亮点社区群;探索试行政府购买楼院长服务社区11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14个;为社区空巢老人配发“爱心一键通”手机1652台。全面推行“一站式”城乡医疗救助模式,为1663名特困群众发放门诊医疗救助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率先在全市组建卫生监督协管队伍。被评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12年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称号。秧歌《农家乐》荣获省优秀文艺作品奖。民族宗教、人防、粮食、档案、气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强化专家、监管部门、企业“三位一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黑名单”制度。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投入30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中村火灾防控组织、设施、群防群治、队伍等消防“四个基础”建设,群众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火灾事故率大幅下降。深入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有奖举报活动,一大批安全隐患有效排除。率先在全省开展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率先在全市出台《小餐饮登记备案管理制度》。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认真开展区级领导大接访,深入推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基层困难大排查、大化解。十八大期间实现“双零”和“四个不发生”目标,受到省、市表彰。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平安小店创建活动取得成效。扎实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网格化体系建设,创新农民工工资保障、流动人口服务、城市行政执法等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修订并认真落实《农村工作九项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社区)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认真做好舆情应对。虚心接受舆论监督,妥善处置媒体事件,不断改进各方面工作。开展计划生育和户籍管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清理、“两法一制度”规范运行、改进工作作风规范从政行为等“四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改进了干部作风,提升了管理水平,规范了行政行为。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执政水平
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答复率达100%。“12345”便民服务热线回复率、办结率均达100%。加强应急管理,应急工作位列全市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实现审批流程再造,审批办理时限大大缩短。实行重大事项听证制度,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是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发展基数趋高、维稳任务繁重的形势下取得的。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小店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繁重;城中村改造任务艰巨,市域城镇化步伐亟需加快;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社会管理服务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干部作风不实,部分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抵御腐败风险能力亟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3年的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推动小店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巩固全省第一区,跨入一流省会城市一流城区行列”这一目标,落实区委“实施九大工程”的总体部署,抓好九方面工作,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力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为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上述指标是初步的,待市分解任务下达后按照不低于市里指标奋力完成。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六项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以内。
(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加快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以六大现代服务业集群为依托,重点抓好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五星级酒店、现代物流、大型商住小区等项目。突出服务好茂业天地、平阳景苑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跟踪服务好星河御庭、水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等已签约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全力跟进太阳谷宜居生态社区、美特好总部电子商务等意向投资项目,力争尽早签约落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和鼓励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态发展。
发展新兴工业产业。实施工业振兴行动,重点引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项目,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努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盘活整合现有存量闲置土地,为工业项目入驻创造有利条件。服务好山西煤机和山西电机厂搬迁改造、昆烟太原卷烟厂和汇镪磁材新建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尽快实现投产达效。服务好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打造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样板。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发展高标准奶牛养殖园区;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工程,打造较高水平的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新发展早黑宝葡萄基地1000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工程,打造青玉豆类加工、华辰葡果生产等特色产业园区和大运路两侧设施农业走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东山防洪通道、太榆北张退水渠清淤疏浚、刘家堡乡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等工程。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组织好第八届中博会、第十七届厦洽会参会招商工作。强攻5亿元以上大项目,特别是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带动辐射强的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实力。
(二)服务好重点片区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服务好三大亮点片区建设。全力推进南站片区拆迁工作,带动周边区域高效开发。服务好汾东商务区4条道路等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服务好龙城片区嘉节热电联产、城南污水处理厂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新亮点。
服务好三大区域项目建设。做好经济区扩区、高新区扩区、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安置补偿、建设环境改善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理顺区域社会事务管理体制,体现责权利一致,实现土地开发、村庄拆迁、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农村稳定相协调。
(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城区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小店城镇范围内人民路、电子街、富康街等主次干道建设改造工程;提升改造永丰路、恒剂巷、温馨巷等小街巷;服务好并州路、太行路、南中环街东延等13条市政道路征地拆迁等工作。推进和谐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小店城镇商业片区。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里程41.72公里,力争实现三个全省第一:公路密度继续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消除公路未铺装路面、率先建设乡(镇)农村交通综合服务站。
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新庄、许东等整村拆除改造工作,加快杨家堡南区连片拆除改造步伐。纳入城中村改造的村(社区)要提前着手集体经济改制,做好改造规划,条件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严格按政策拆迁、公平补偿安置、依法规划建设。坚决制止和打击乱搭乱建、借机牟利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城中村改造的良好秩序。
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巩固两轮新农村建设“五个全覆盖”成果。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城乡结合部有条件的村庄延伸,实现路通、水通、气通、网通、污水管道通,展现农村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新形象。结合生态绿化和河道整治,在南部区域打造6-8个连片生态新村。按照省、市要求,进一步为农民办好五件实事: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实施西家凹村、五龙沟村整村搬迁工程;完成28个农村街道亮化;改造5所村级幼儿园;高水平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提高城乡管理水平。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继续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片区综合整治,高品质、精细化改造5个以上老旧片区。积极开展星级单元创建。集中连片打造3-4个精品社区。加强道路洁净度管理,规范建筑垃圾处置方式。完善数字城管应急处置及考核奖励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管理。
(四)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小店
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集中供热全覆盖工程,拆除环城以内分散采暖锅炉300台。继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改造常年运行锅炉35台。围绕滨河东路、平阳路、长风街等重点区域,努力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区。健全区域大气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加快推进东山五龙城郊森林公园建设。高标准造林4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500亩,打造全省植树造林现场会新亮点。加强公益林和平原绿化工程管护。实施太太线小店段通道绿化工程,构筑城乡绿色风景线。
狠抓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帮扶援助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非公经济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扩面力度。落实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完善“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推行救灾资金“一卡通”发放新模式。加强敬老院和孤儿收养所管理,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保障能力。整治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东山龙凤园公墓等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平价菜店建设,提升低收入群众生活品质。加强村级道路建设,拓展完善农村公交线路。完成3667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建设任务,推进我区自主建设的巩家堡安置房项目建设。全力创建星级标准化社区,在破产企业、无物业楼院等小区进一步推行政府购买楼院长服务。继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装备三期建设,争取90%的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加快38中、八一小学施工进度。完成实验小学、李家庄小学等学校扩容提质。改建一批农村初中学校操场。新(改)建3所公办幼儿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项目专项经费达到一般预算支出1.5%,再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推进文化惠民,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网络服务、广告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产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小店文化底蕴。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创建全省计生工作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实现农村(社区)母亲学校周讲座全覆盖,让文化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妇女儿童。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族宗教、防震减灾、老龄、双拥、人防、粮食、残联、气象、档案、史志等工作也要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今年区政府要继续为全区人民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对考入区属高中的本地户籍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免除学杂费。二是新建汾东中学。三是新建区人民医院。